梁伟教授

所在单位: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职务: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副院长
学历:
博士研究生
性别:
学位:
工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在职
学科: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梁伟教授

社会服务领域

        以主体功能区、遥感大数据、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展社会服务研究参与政府部门规划编制、可研报告、标准规范制定等技术服务,相关研究成果在全国20余家单位得到了应用,为地方政府提供精准化技术咨询与技术研发服务。至今,已累计主持横向项目30余项,获经费支持超1000万元。

水土保持智能化技术研发立足陕西省水土流失精准治理需求,在陕西省水利厅“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水土保持率及精准治理措施研究》项目顺利完成的基础上,依托地理学、土壤学、生态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优势,充分发挥交叉学科联合攻坚科研力量,进一步对研发成果进行AI赋能与提升20253月研发了基于DeepSeek的“水保智脑”大模型,该模型利用深度学习,理解多模态水土保持数据,实现对多源数据的综合分析,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设计、审查、审批等提供精准决策支持,实现了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全流程AI化设计,促进了水土保持行业的创新发展,为全国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陕西方案。水利部官网、陕西省水利厅官网、人民日报、中国水利报道、陕西师范大学官网等媒体发布新闻报道。

灌区信息化技术研发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深耕灌区信息化领域的技术咨询与研发服务。通过构建理论研发——技术集成——平台应用——产业服务的全链条社会服务创新模式,将前沿技术转化为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实践方案,为灌区信息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2025年,由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牵头、陕西师范大学深度参与编制的《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导则》正式发布。作为全国首个权威的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标准,《导则》统一了数据采集、编码规则、平台架构等核心技术规范,彻底打破数据孤岛,实现全国灌区数据互联互通。这一成果不仅为灌区信息化建设构建起科学、系统的行动框架,更通过将《导则》应用于灌区信息化升级改造,推动灌区管理从分散探索迈向规范化、智能化,显著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与调度精准度,助力水利行业向智慧高效方向加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