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峰,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博士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博士后出站于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赴世界一流大学奥克兰大学访学1年。现任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副院长、陕西省特色畜产品安全生产与营养控制创新团队负责人、西安市畜产品安全生产与营养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师范大学畜产品质量控制工程中心主任,获陕西省“三秦人才”津贴(2015-2017),兼任陕西省饮食营养协会副会长、陕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秘书长、陕西省食品安全专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理事(首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分会理事、中国营养学会会员、美国乳品科学协会会员等,陕西省肉牛产业体系产品加工岗位专家、陕西省科技特派员、陕西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陕西省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陕西省“三区”科技人才、西安市农业科技特派员、西安市长安区乡村振兴工作特聘顾问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个省市的科技项目评审专家,《肉类工业》编委、《乳业科学与技术》编委,多个国内外杂志审稿专家。研究方向为肉、乳安全生产与营养调控及产品开发,主要从事《食品营养学》、《人体生理学概论》、《食品品质分析与快速检测》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陕西省重大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一般项目10多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跨越计划、陕西省科技创新专项、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等科研项目10多项。
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SCI收录5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120多篇(SCI收录约40篇);发表在乳业顶尖期刊《Journal of Dairy Science》上的文章被《Life Science Weekly》、美国科技媒体《NewsRx》报道并高度评价:“This novel method can be used as a practical, fast, and economical mean for long genomic DNA extraction from a small amount of milk.”, 发表在食品顶尖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上的文章被选为封面文章;主编《家有学生怎么吃-家长不可不知的常识》、《山羊奶营养与加工技术》,参编出版了《食品安全与卫生》、《高档牛肉生产技术手册》等著作6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7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授权16件;制订和发布标准14项(含陕西省地方标准3项、团体标准3项、企业标准8项);获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培养硕士研究生约30人。
省级个人荣誉:
2014年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2019年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新星
2019年陕西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2018年第十二届陕西青年科技奖
2019年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
2012年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
2013年陕西省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2020年西安之星(科技领域)
2021年三秦青年科技创新之星
2021年度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
省部级科研奖励:
2021年陕西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第1名)
2021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1名)
2019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1名)
2021年陕西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第1名)
陕西省第十三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第1名)
2018年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第1名)
2020年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第1名)
2019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第3名)
2012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15名)
2011年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第19名)
2015年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等同于成果一等奖)(第11名)
2017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7名)
2006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第7名)
科研方向:
1、特色乳品安全生产与营养调控及产业化示范
2、特色肉品安全生产与营养调控及产业化示范
3、畜产品副产物活性因子提取及其代谢调控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