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主页
EN
教师个人主页

宋微波

更多
基本信息
所在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学历:博士研究生 性别: 学位:博士 在职信息:在职 学科:动物学
访问量: 开通时间:.. 最后更新时间:..

个人简介

宋微波,国际著名原生动物学家,陕西师范大学生命学院双聘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首届“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并先后两次获得国际原生动物学领域最高规格的学术成就奖,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原生动物学研究,30年来,先后在国际主流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4部、专集2部、译著1部。同期与国际同行共同发起、主持了多项国际合作项目,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纤毛虫学研究的发展。所主持完成的成果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成果”一等奖4项、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主要学术贡献在于:

(1)带领团队连续近30年的投入,开创了全球海洋纤毛虫学分类学、多样性领域研究的重要新局面,被同行誉为取得了“world-leading”的成就  主持开展了海洋自由生纤毛虫的区系分类研究,形成了温带、亚热带海洋纤毛虫物种多样性全面、系统的本底资料,填补了我国及西太海域纤毛虫区系分类学研究的大量空白;同期完成的海水养殖环境中的危害性原生动物工作,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专业级的重要参考资料。
(2)在纤毛虫的细胞学(结构分化、发育模式构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构成了国际该分支领域的核心成果,形成了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影响。
(3)领导开展了对纤毛虫分子系统学工作、构建了全球最大的纤毛虫DNA库  带领团队系统开展了对纤毛门内各大类群的标记性基因测序、对系统演化关系的探讨,构成了领域代表性成果。
(4) 为我国原生动物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多年来致力于新人栽培与学科建设,培养出包括国际学术奖获得者、"中科院百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青年千人”、“优青”等在内的一批优秀新人。
(5) 推动了我国原生动物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提高  以长期的工作积累、学术成果的影响和积极的国际合作活动,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在国际原生动物学领域的地位。


教育经历

  • 暂无内容
  • 工作经历

  • 暂无内容
  • 社会兼职

  • 暂无内容
  • 荣誉获奖

  • 暂无内容
  • MORE

    团队成员

    湿地原生动物多样性与进化院士工作室

    实验室于2019年8月成立,教师4人:课题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微波教授,副组长生命科学学院邵晨教授,成员王玉蕊博士和王静毅博士。在册学生6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纤毛虫分子系统学,基因组进化,形态分类学和生态学。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湿地原生动物多样性与进化”院士工作室,拥有开展纤毛虫相关研究必备的正置/倒置显微镜、超低温冰箱、恒温培养箱、高速冷冻离心机、PCR仪、电泳系统、凝胶成像系统、Millipore超纯水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和水质测定仪等研究设备和现代水准的工作环境。
    纤毛虫原生动物是最复杂和最高等的单细胞真核生物,以其独具的两型核(大、小核)、复杂的皮层结构和独特的有性生殖方式(接合生殖)而极易区别于其它单细胞动物。同时,由于体表纤毛器、银线系及形态的高度特化而表现出极大的形态多样性。除寄生/共栖类群外,广泛分布于海洋、淡水、极地、苔原和土壤等多种生境中。
    纤毛虫在一些生物学基础研究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纤毛虫自身即为一完整的生命体,可以独立地执行高等动物所具备的诸如运动、消化和摄食等各种生理功能。而且纤毛虫原生动物取材/培养方便,生命周期短(往往数小时),获得结果快,加之其细胞体积大(相对于多细胞生物),便于操作、观察和处理,因此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及一些交叉学科(如仿生学、生物电磁辐射损伤、生物核辐射损伤和药品食品安全检测等)等领域作为理想的实验材料去研究诸如真核胞器、细胞运动、细胞骨架、细胞结构和功能、核-质关系等。此外,由于该类动物在水体生态系内与环境、食物网中的物质循环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因而在水域能量动力学、环境保护与监测以及水产养殖等相关学科研究中同样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国际间当今对纤毛虫原生动物的研究始终是广义的动物学研究领域中最活跃的核心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