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宪洋
个人简介
胡宪洋,男,博士,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系。兼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经济考试专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评审专家、陕西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讯评审专家、中国地理学会会员。2017年于中山大学获得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地理与旅游者行为,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包括地理学报、地理研究、旅游学刊、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等期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文化和旅游部(旅游类)科研项目1项,陕西社科基金1项,陕西省社科联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金2项。获文化和旅游部优秀研究成果学术论文类一等奖,旅游学刊年度优秀论文,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陕西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名,欢迎有志于从事文化地理、旅游者行为和旅游地理研究的同学加入研究团队。
科研项目
1. 主持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乡村振兴政策流动性的空间表征与区域效应研究(42271232),2023-2026,在研。
(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文化旅游区地方意义的尺度效应研究——以曲江新区和华侨城移民群体为例(41801130),2019-2021,结题。
(3)主持文化和旅游部(旅游类)科研项目:消费转型背景下度假型旅游地空间重构——以三亚海棠湾为例(18TAAG016),2018-2019,结题。
(4)主持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陕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流动路径与影响机制研究(2022F013),2022-2024,在研。
(5)主持陕西省社科联文化和旅游课题研究项目: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陕西经验与范式研究(2023HZ1614),2023-2024,在研。
(6)主持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项目:精英主导型权力关系对乡村旅游景观网络构建影响研究(WMYC20151115),2015-2016,结题。
(7)主持中央高校基金项目:消费转型背景下度假型旅游地资本空间运行研究(GK201803053),2018-2019,结题。
(8)主持中央高校基金项目:旅游场域下自然关联性的本土化建构(GK202003063),2020-2021,结题。
2. 参与
(1)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文旅深度融合的范式、路径与效能研究(23AZD051),2023-2025,在研。
(2)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消费转型与中国资源型旅游目的地发展演化研究——以阳朔、喀纳斯、西双版纳、三亚为例(41571137),2016-2019,结题。
(3)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陕西秦岭南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风险演变机制研究(41871187),2019-2022,结题。
(4)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大城市居民日常户外休闲的空间实践:机理及效应(41701143),2018-2020,结题。
研究论文
(1) Hu, X., Huang, S., Chen, G., & Hua, F. The effects of perceived destination restorative qualities on tourists’ self-identity: A tale of two destinations. 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 & Management, 2022, 25, 100724.
(2) Hua, F., Hu, X. *, Bai, K., Crang, M. The Connectedness with Nature of Chinese Adolescent Tourists: A Q Method Approach. Journal of China Tourism Research, 2024. DOI: 10.1080/19388160.2024.2306212.
(3) Chen, G., So, K., Hu, X.*, & Poomchaisuwan, M. (2022). Travel for affection: A stimulus-organism-response model of honeymoon tourism experiences. 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Research, 46(6), 1187-1219.
(4) Chen, G., So, K., Poomchaisuwan, M., & Hu, X. * (2020). Examining affection-based trave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easurement scale for honeymooners’ motivation. 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 & Management, 17, 100452.
(5) Chen, G., Huang, S., & Hu, X. (2019). Backpacker personal development, generalized self-efficacy, and self-esteem: Testing a structural model.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58(4): 680–694.
(6) 胡宪洋, 白凯,花菲菲,王利尖. 西安曲江新区移民群体的地方意义建构与检验[J]. 地理学报,2020, 75(8): 1773-1789.
(7) 胡宪洋, 花菲菲. 西安典型旅游村落的景观特质——以上王村和家佛堂村为例的网络结构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 34(2): 202-208.
(8) 胡宪洋, 保继刚. 消费转型背景下度假型旅游地时空修复——基于三亚海棠湾的案例研究[J]. 地理学报, 2018, 73(12): 2452-2467.
(9) 胡宪洋, 白凯. 拉萨八廓街地方性的游客认同建构[J]. 地理学报, 2015, 70(10): 1632-1649.
(10) 胡宪洋, 保继刚. 乡村旅游景观特质网络演进的蒋巷村案例[J]. 地理研究, 2016,35(8):1561-1575.
(11) 胡宪洋, 白凯. 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方式量表开发:中外游客整合对比的视角[J]. 旅游学刊, 2013, 28(9): 73-83.
(12) 胡宪洋, 白凯,汪丽. 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策略:关联游客行为意图的量表开发与检验[J]. 人文地理, 2013, 28(5):139-146.
(13) 胡宪洋, 马嘉, 寇永哲. 大西安旅游圈旅游规模分布演变及空间特征[J]. 经济地理. 2013, 33(6): 188-192.
(14) 白凯, 胡宪洋, 吕洋洋, 等. 丽江古城慢活地方性的呈现与形成[J].地理学报, 2017, 72(6): 1104-1117.
(15) 白凯, 胡宪洋. 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理论来源与关系辨识[J]. 旅游学刊, 2013, 28(4): 35-47.
(16) 卢珉玥, 胡宪洋*. 道德受胁如何影响自然联结?——基于多重中介的实验研究[J]. 旅游学刊, 2023, 38(12): 1-15.
(17) 花菲菲, 白凯, 胡宪洋. 青少年研学群体的自然关联性建构研究——以陕西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3, 37(11): 162-171.
(18) 奚望, 陈钢华, 胡宪洋. 旅游度假区游客地方依恋对心理恢复的影响研究——环境恢复性感知的中介作用[J].旅游科学, 2021, 35(3):79-99.
(19) 陈钢华, 奚望, 黄松山, 胡宪洋*. 海滨旅游度假区游客环境和气候满意度对环境恢复性感知的影响[J]. 资源科学, 2019, 41(3) :430-440.
(20) 赵丽君,陈钢华,胡宪洋. 背包客身份认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理科版), 2022, 49(2): 249-260.
(21) 李萌, 陈钢华, 胡宪洋, 霍梓锋. 目的地浪漫属性的游客感知:量表开发与验证[J]. 旅游科学, 2022, 36(2): 63-85.
(22) 陈钢华, 张艳, 胡宪洋*. 滑雪度假区属性的结构维度及其影响研究[J]. 地理研究, 2023, 42(2): 371-388.
(23) 花菲菲, 白凯, Mike Crang, 胡宪洋. 政策流动性的溯源与进路和研究展望[J]. 地理学报, 2023, 78(11): 2694-2717.
参编教材
(1)白长虹 主编. 旅游市场营销[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2.
(2)白凯 主编.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3)保继刚 主编. 旅游研究进展(第十一辑)[M]. 商务印书馆, 2021.
科研获奖
(1)2020年,2019年文旅部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学术论文类,一等奖,排名第一。
(2)2022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3)2021年,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二。
(4)2015年,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二。
(5)2014年,《旅游学刊》2013年度优秀论文,排名第一。
(6)2021全国地理研学方案设计大赛&地理研学社会调研大赛,二等奖,优秀指导老师。